行业新闻
干细胞有望帮助抑郁症治疗

今年10月,25岁韩国女星雪莉自杀,其经纪人表示,雪莉平时患有严重的抑郁症。闷闷不乐、悲观厌世,甚至有自杀企图或行为。2016年,乔任梁因抑郁症在上海家中去世。再有2003年,张国荣因抑郁症病情失控,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二十四楼健身中心坠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因为抑郁症而香消玉损了。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和衰弱性精神类疾病,属于全球第三大疾病。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来自学习和工作或家庭的持续不断的压力,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发病年龄日渐年轻化。

2012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来自杜克大学关于抑郁症研究的文章。文章称,科学家发现,从细胞层面上看,长期有心理压力、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容易较早患上往往出现在年纪较大的人身上的严重生理疾病,比如中风、痴呆、心脏病和糖尿病。而且,有严重心理压力和抑郁症的人身上还会发生人体衰老时才会发生的染色体变化。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3.5亿人,每年大约有100万人自寻短见,每天则约有3000人因抑郁症衰亡。

由于抑郁症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所以治疗抑郁症进程受到阻碍。因此,解决抑郁症问题刻不容缓。


2014年7月《中国科学报》报道: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杨默课题组发现,影响人类情绪和抑郁症的血清素与骨髓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移植有密切关系。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干细胞》杂志上。课题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影响人类情绪与抑郁症的血清素与骨髓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移植有密切关系。情绪低落可导致血清素下降,引起干细胞功能受损,影响损伤细胞修复和血细胞再生,从而影响身体免疫功能。这是医学界首次从科学角度证实人类情绪与干细胞生长之间的关联。

专家认为,上述成果为抑郁症患者造血功能下降和免疫功能受损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提供新的靶点。
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元再生障碍密切相关。在正常成年哺乳动物脑中,明显的神经元再生主要集中于嗅球系统和海马齿状回。研究表明,海马脑区神经元再生减少和增多分别是导致抑郁症发生和恢复的重要因素,这对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策略。

这是一篇发布在《Bulletin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实验生物学与医学通报》)上的研究报告,题为《脐带血细胞在抗抑郁治疗中的作用》
该研究的对象是16位25-60岁的女性,平均年纪为39±2.5岁,并且患有复发性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指抑郁症发作在2次以上,每次的严重度可不同。一般认为一旦有复发性抑郁症发作,则需考虑长期治疗,以避免再一次复发),他们尽管进行了抗抑郁治疗,但在过去的6个月内精神状态没有明显改善。
该试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一组为治疗组,13人
治疗方案:抗抑郁药+每隔一周输注一次浓缩脐带血细胞(共4次,单次细胞剂量为2.5亿)。
另一组为对照组,3人
治疗方案:抗抑郁药+经过相同处理和冷冻的外周血白细 胞(连续4周,每周注射一次)。

Beck抑郁量表评分对比

对照组:在治疗半个月内,抑郁程度有所下降,但在一个月后,抑郁程度回升了,且Beck评分结果仍接近于重度抑郁范围。
治疗组:在治疗一个半月内,抑郁程度下降,虽然一个半月后,抑郁程度有所回升,但仍比治疗前的情况好,且Beck评分结果在中度抑郁范围的最低水平。
因此,研究者认为,脐带血细胞对抑郁状态下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有助于克服治疗抵抗,且没有不良反应。

对于作用机理,研究者分析可能是脐带血细胞释放的神经营养因子发挥其旁分泌作用,通过代谢和心理刺激作用在临床上表现出来,促进了患者对基础精神药物治疗的阳性反应。


近年来,干细胞在治疗脑瘫、脊髓损伤、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证实干细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修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为利用干细胞治疗抑郁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最近,发表在《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上一则研究表明,美国再生医学研究所团队发现将提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海马体中,发现这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能分化、再生,患者记忆力、认知、学习能力得到改善。该研究所副主任阿什克·谢蒂表示,未来有望利用干细胞再生人脑细胞,帮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干细胞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为很多不可治愈的神经性疾病带来新的方法。虽然干细胞真正应用于用于神经系统性疾病临床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神经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的发展,随着对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以及神经元再生调节机制研究的日渐完善,干细胞作为抑郁症治疗的新策略或将成为现实。